欢迎进入天一焊接集团官网 !
王玉松:焊接是我一生的热爱
来源:株洲新区报 | 作者:tianyihanjie | 发布时间: 2020-07-01 | 269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本文作者为谭昕吾、聂慧。以下为刊发全文:


天一焊接首席专家王玉松(右)与焊接工程专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


       “退休了可以做些什么?我想做一些对焊接行业有益的事,因为焊接是我一生的热爱。”现任湖南天一焊接集团(简称“天一焊接”)的首席技术专家王玉松今年65岁了,退休前,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江西、河北二省的省级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,焊接工人出身的他,技艺高超、学识深厚,攻克的焊接难题不计其数,甚至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的钢筋铁骨也印着他默默无闻的奉献。
       退休后,应天一焊接邀请,王玉松来到新区,以技术专家的身份“传帮带”,为客户攻克技术难关过程中,带动中部地区焊接技术水平的提升。



49年前,16岁的王玉松成为一名焊工学徒。一直以来,焊工就属于最脏最苦的工作,高温、弧光、粉尘……作业环境十分恶劣,炎炎夏日更是难熬。这对王玉松来说并不是问题,虽然环境艰苦,他却从未逃避躲懒,而是踏实跟着师傅学手艺,“这是一个技术活,为了练手艺,我们都是把沙袋绑在手臂上练焊接。”王玉松说,若不是特别喜欢,谁会做完了师傅的活还跑去其他工人前辈那里找活做呢?

突出的手艺,让王玉松获得了一个前往大学进修的机会。4年专业理论学习,使他实现了从工人到工程师身份的转变。“那些理论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复杂,因为我都接触过,以前都靠着本能和经验去理解,大学的学习是科学、系统地呈现在我面前,所以我一路走来是靠经验与疑点去理解理论知识点。”王玉松说,多年以后,这段理论学习的时光,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特别之处——桥梁作用,和象牙塔中的专家、学生比,他有着丰富的一线实操经验,与一线焊工相比,他又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,在双方之间交流、改进工艺,对提升焊接技术有着很大帮助。

     2005年,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,各大运动场馆建设启动,王玉松所在的焊接设备企业进入鸟巢焊接项目的供应商名单,而王玉松丰富的技术与理论基础,让他被专家组“高看一眼”,“鸟巢的焊接项目非常复杂,钢结构焊接到鸟巢已经是里程碑、世界级的水准,光工艺评定就有100多项,5万多吨焊材,200多人焊了一年,这样的工程,在最后一刻全球直播落成的时刻,我永生难忘。”似乎是触动了十多年前留下的感动与豪迈,王玉松热泪盈眶地说。

     最终,王玉松所在的企业获得成功,他自己也以教练的身份被请入专家组。焊接鸟巢的工人从1000人里选出了400余人,这批通过了严格的测试焊接工人要完成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,还有一段培训路要走。作为总教头,王玉松为这400多名焊接工人共开设了6期培训班,每期12天,“大家每天关在一个大院里,白天8小时焊接试板,每个人的试板我都会过目,陪着他们焊接,到了晚上,就做讲解,仰焊、立焊、横焊怎么让焊缝完美,提高焊缝合格率,所以他们的手艺都是封闭训练出来的。”最终,王玉松和专家们通过集训的成绩选出200人,真正参与鸟巢的焊接工程。



    往日的辉煌未让王玉松沉湎,他依旧带着技术服务走访企业客户,原本内向、不善交流的他却获得了一批拥趸,在湖南,天一焊接、中联重科、三一重工、山河智能等制造业大咖,都是王玉松的“粉丝”,定期邀请他为焊接工艺升级、技术升级出谋划策。

    今年,来到天一焊接后,王玉松认真规划了自己的首席技术专家工作重点,即走访客户,帮助其提高智能制造水平,尤其是焊接工艺方面的水平。

    中国每年生产7亿吨钢材,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桥梁、建筑等工程建设,而剩下的一半却因为焊接工人的缺口,迟迟无法完全消耗。“这是非常矛盾的,一方面焊工的艰苦作业条件,让年轻人都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,没有好的焊工,纯理论的焊接工程师也是纸上谈兵。”另一方面,为了提高智能化,关键是提高企业生产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能力,在走访国内部分工业基础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企业客户时,提出可行性的技术工艺升级方案,是王玉松当下最重要的事。

    “所以现在我很能理解老人写书,就像我们行业一样,我希望自己经验能为后人所用,让他们少走弯路。当然,在帮企业智能化升级、技术传帮带的过程中,也是再学习的过程。”王玉松指着手头的项目书说,这上面是中国动力谷轨道交通领域的一项焊接工程,为了更好地使用焊接技术,提出工艺升级方案,他正在积极研究当中。